【案例资源】“双一流”大学都在布局!这个大趋势高校可要注意了!
近期,北大、清华、人大、北理工、北师大等多所在京高校密集公布“双一流”建设方案,引发各方关注。通过梳理发现,在学科布局上,各校均加强顶层设计,在保持传统优势学科发展基础上,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加快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以带动学科整体水平提升和布局优化。
如今,科技和经济生活的瞬息万变以及各种界限的消除,导致人才供给结构越来越小。为应对这样的变化,大学教育打破学科界限,走向“跨学科教育”,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显然是大势所趋。
2017年3月24日,来自全美的12支跨学科团队参加了首届LawMeet竞赛,最终西北大学普里茨克法学院(以下简称“西北大学法学院”)的一支三人团队赢得了比赛。三人中的弗朗西斯科•霍约斯是这个三人小组中的一员,是西北大学法学院跨学科MSL(Master of Science in Law)项目的学生。对于设立MSL项目才不过三年的西北大学法学院而言,能在本次跨学科竞赛中拔得头筹,有着特别的意义。从当初法学院岌岌可危的情势,到今天荣膺全美前10的“大牛”院系,西北大学法学院的跨学科改革走过了一条崎岖坎坷、满布荆棘的道路。
跨学科改革,意在挽救入学率
说起来,西北大学当年的跨学科改革其实和入学率有关。2008年全球经济衰退,美国高校法学院申请大幅下降,西北大学法学院的申请率更是骤降20%左右,入学率十分惨淡。
4年后,新上任的法学院院长丹尼尔·罗德里格斯着手对法学院教育进行改革,以挽救岌岌可危的入学率。鉴于当时STEM(科学、技术、工程及数学)教育发展势头极为迅猛,他考虑将法学专业和STEM专业关联起来,这样法律专业的学生就有更广阔的就业面。
而具有STEM背景的学生了解一定的法律知识,也能在开展研究和相关业务活动时,更加从容和有前瞻性。于是,丹尼尔对该院法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该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达到T型专业人才的需求,这些人才有基础法律背景,同时也有其他领域的专长。
就这样,西北大学法学院跨学科教育改革便提上了日程。在正式开设跨学科教育前,该院还进行了一次调研,征询全校有STEM背景的学生(主要是学习工程和科学专业的学生)想修习的课程,结果很多人都明确表现出了对法律的兴趣,但不想做一名律师。这次调研结果更加坚定了丹尼尔改革的决心。
2014年秋,西北大学法学院正式设立MSL项目。MSL项目横跨法律、商业和技术三大领域,专业课程聚焦商业法和创业、知识产权和专利设计及监管分析和策略。MSL课程是建立在满足STEM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核心内容便是确保毕业生能够在多种工作的职业生涯获得成功。
西北大学负责MSL课程的副教授莱斯利·奥斯特如此表示,“在STEM领域,有一些人对法律和商业感兴趣,但是他们没有一个可以结合法律和商业技能的学习项目……我们主要是教他们关于法律与商业结合的课程,而这些课程在市场上毫无疑问是极具价值的。”
MSL课程是在工商界、法律界、管理界和企业界资深学者的实质性投入下制定的,丹尼尔聘请来自法律、商业、工程及新闻学院的教授讲授课程。学生们则可以灵活地定制课程计划,以满足他们的特别兴趣和职业目标。
在完成这个新项目后,他们将来能胜任的工作不局限于法律一隅,可从事知识产权工作,进入管理岗位,成为商业分析师,甚至在一家大型制药公司协助进行临床试验。
西北大学MSL项目确实是卓有成效的。3年来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140多名学生就读,大约1/3来自工程专业,1/3来自生命科学专业,还有1/3来自其他STEM领域,如化学、技术等。
如今西北大学法学院的入学率大大增加,每年申请者多达数千人,早已摆脱了当初招生的窘迫。灵活的跨学科设置,令该院系的吸引力大大增加。除了MSL项目外,法学院还和商学院等其他学院联合设置诸如“JD-MBA”“LLM/Business”等各类项目,以符合社会更多元化的需求。
打破学科界限满足多元社会需求
科技和经济生活的瞬息万变以及各种界限的消除,导致市场对于复合型人才需求越来越迫切。雇主们希望更多员工可以跨专业领域工作,比如新闻记者可能需要具备电脑编程技能,医疗保健工作者要懂数据分析等。为应对这样的变化,美国越来越多的高校打破学科界限,设置跨学科,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提供3门双硕士课程,其中一门是新闻与计算机科学双硕士学位项目。该项目由新闻学院和工程学院联合创办,课程由两个学院共同设定,为期两年四个学期。
新闻学和计算机科学课程交叉进行,比如第一年(秋季学期)课程内容包括报道训练、新闻要素、计算机科学等。新闻学院主任希拉·克罗内尔表示,跨学科学习能拓宽学生的就业之路,根据市场需求改革该校专业课程,让学生成为更好的专业人才。
雪城大学计算新闻学硕士学位也涉及跨学科教学,由该校纽豪斯公共传播学院和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联合办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同样把电脑编程引入新闻专业。
除了这些排名靠前的“大牌”院校推出跨学科的研究课程外,美国不少小型高校近年来也开设特别课程,结合2至3个领域学科。佛罗里达州杰克逊维尔大学过去5年开设数门结合各领域的课程。
比如该校的健康信息学项目,通过这一跨学科学位,毕业生将获得健康信息学、卫生数据分析、大数据、健康信息和数据库系统管理以及医疗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该校教务主任唐尼·霍纳表示,市场正变得越来越跨领域,学校必须改变,学生需要精通他们的专业及技术能力。
为什么跨学科教育近年来如此得到高校的重视?其优势在哪里?英国学者米歇尔·阿普尔比教授认为:跨学科教育首先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了,在学到本专业的知识外,也能挖掘出他们对其他领域的兴趣。很多跨学科教学内容往往来源于生活经验,这让学生们的学习和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因而更有意义。
学生们可讨论的主题可以更加深入,跨学科研究使得他们能够从多个视角来探索同一个主题。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提升,跨越学科界限,考虑甚至是对比其他观点,看问题更全面。探索不同学科领域的主题,激发学生在不同学科领域寻求新知识。不同学科知识的跨学科应用会发挥出更大的创造力。此外,在学术研究方面,跨学科教育也让传统学科可能出现一些新的有价值的命题研究。
跨学科教育的困境与挑战
虽然跨学科教育正方兴未艾,但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仍然不容忽视。由于跨学科教学强调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协同,因此高校在建立跨学科专业计划时难免出现冲突。比如精专于自身领域的教授们对本专业会有很深的忠诚度,可能会抗拒其他领域的意见,会担心他们的研究成果遭到窃取等。
而院系领导会担心学校内部学科之间的协作可行与否,以及跨学科计划的经费。西北大学法学院教授莱斯利·奥斯特对此感受颇深,如此表示:很多学校都会遇到财务困难,当你设立课程帮助法学专业的学生学习商业,那么商学院会表示那是他们的专业领域,必须保证不会越俎代庖。
经费问题确实可能引起摩擦。美国的大学预算通常分为校级预算和院级预算两级:校级预算主要负责核算校级收入,按照一定标准将经费划拨给各学院;院级预算由各学院自行制订,主要对自行筹资数额进行预算并在学校划拨经费范围内安排资金使用。院系还设有财务总监和财务人员,与大学财务机构配合,处理院系的财务事项。
院级预算不能出现赤字,一旦出现赤字就停止使用经费,或者院系用自己的捐赠基金进行补足。而跨学科教育,因为涉及两个甚至多个院系或部门的合作,出于各部门自身的利益考虑,部门之间很容易出现推诿,因而产生经费摩擦。
另外,跨学科教育,其课程往往需要打破院系和学科的界限,需要参加此项目的多个学科的导师协作完成,任课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跨学科的能力和素养,增强本身的跨学科知识结构,如此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在对学生的跨学科培养上,需要有一定的连贯性、系统性,决不能学科之间彼此孤立,所以这就需要院系之间彼此协同合作,制定长期的规划和合理科学的培养方案。
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正采取开设跨学科教学以解决学科专业沟通不够、人才知识构成相对单一等弊端,比如北京大学就开设古生物学专业、生物信息学等跨学科专业,南京大学也相继开设了经济学与媒体分析学、经济学与心理学、心理学与媒体分析学等跨学科双主修课程。
但是,和国外高校跨学科教育类似,由于大学学院壁垒森严,学科之间竞争有余而交流不足,所以难以真正形成资源整合、共享的局面,面临着种种困境和挑战。但正是因为面临困境,所以需要教育决策者有推动改革的勇气;正因为存在挑战,所以更需要教育工作者协同合作,共同攻坚克难。
主要参考文献:
[1]Anft,M..“Breaking Professional Schools Out of Their Silos”.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Apr 28,2017.Web.
[2]Appleby,M..“What are the benefits of interdisciplinary study?”. Open Learn, Apr 9.2015.Web.
[3]Master of Sciencein Law,Academics:Northwestern Pritzker School of Law
[4]王焕玲.石梦菊. 美国大学资金安全管理的经验及其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14(11).